清明缅怀│殷殷热血荐轩辕——翠亨英烈谱(一)

168
发表时间:2020-04-05 17:32



细雨如丝,清明已至,追思之意甚浓。当人们在纷纷祭祀先人之时,没有忘记那些为了理想信念、为了家国,牺牲个人利益,甚至付出生命的英烈们,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如今这安静祥和的生活。他们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脊梁,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

在孙中山先生精神感召下,

翠亨村涌现了许多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舍弃自身、牺牲生命的英烈。

他们是我们心中闪亮的精神坐标,

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时节,

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,致敬英雄!

死节之烈,浩气英风

这位是被孙中山先生誉为“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”的陆皓东。他1867年出生于上海。因出生当天适逢农历中秋,桂花飘香,皓月当空,故取名“中桂”,号皓东。在别人眼中,陆皓东有些特别,他出生在大城市上海,比其他孩子见多识广。他敏捷、活跃,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无穷的好奇心。

这是陆皓东(右一)与他的父母等家人在一起的合影。1878年,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在上海病故。他的母亲王金月带着年幼的他护送父亲灵柩回乡,自此在翠亨村居住,并结识长他一岁的孙中山(当时名为孙帝象),两人志趣相投,性情相似,成为终生好友。


_

1883年秋

孙中山劝说乡人勿迷信神祇偶像,约同陆皓东等损毁翠亨村庙北极殿内的神像。此举不容于乡人,二人被迫离乡。陆皓东赴上海就读上海电报学堂,毕业后在电报局任职。


1883年12月

陆皓东与孙中山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。



_


_

1894年

孙中山在翠亨家中起草《上李鸿章书》,陆皓东陪同他经上海赴天津求见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。上书未果,孙、陆二人“北游京津,以窥清廷之虚实;深入武汉,以观长江之形势”,报国之心日烈。


1895年

孙中山、陆皓东等策划广州起义,在广州选定城南双门底王氏书舍为兴中会会址及起义总指挥部,对外称“农学会”,由陆皓东、郑士良等具体负责。



_


_

1895年

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作为乙未广州起义的旗帜。


1895年10月26日

由于组织不周,起义事泄。1895年10月26日,广州清军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并查封革命机关,起义未及发动即告流产。在清廷的搜捕中,本已脱险的陆皓东为掩护同志,为减少革命党人的牺牲,返回双门底王家祠销毁党人名册,不幸被捕。陆皓东在狱中受尽酷刑,坚贞不屈。



_


_

1895年11月7日

英勇就义。


英雄已逝

然而他在狱中的供词仍感人至深

“今事虽不成,此心甚慰。但一我可杀,而继我而起者,不可尽杀!公羊既殁,九世含冤,异人楚归,吾说自验。吾言尽矣,请速行刑。”

英雄走了

年仅29岁

正值青春年华

正是首义发动、前景可期之时

为护同志周全

舍身忘死,付出了年轻的生命

建于清代晚期的陆皓东故居现亦保存完好,一切如故,仿佛英雄从未离开,是的,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

如今,我们会到陆皓东衣冠冢前凭吊,就如同1912年5月孙中山回乡在墓地凭吊一样,感慨满怀。

一切很安静,牌坊、石像、碑记,还有清明那纷纷的雨丝,都在静静地怀想,怀想英烈陆皓东那一腔爱国深情,那一身凛然正气。

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”清明时分,让我们铭记先烈的功勋,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,在他们革命精神的引领下,昂扬奋进、砥砺前行。


关注我们

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或

微信搜索公众号“孙中山故里”

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动态。

预约咨询电话:

0760-87927333(主游客中心)

0760-28158366(故居游客中心)

0760-85503836(中山城)

监督投诉电话:0760-87927666

急救服务电话:0760-87927999

旅游投诉电话:12301/12345